在我循循善誘與聲色犬馬下,小敏聽我講故事,由小本(怪怪的)的變成中本的傳記文學...

華德迪士尼的傳記,她由一開始的拒聽,到後面聽得津津有味,我想寫書的人一定很懂得小孩,講到書裡面有一段描述華德改編經典童話"小木偶"後,當晚我若有所思的想著,小木偶變成人的關鍵-就是那顆同理心。

最近的新聞,每當出現駭人聳動的社會兇殺案件,或是小至一般乘車讓位的芝麻小事,似乎都有跡可循,除了冷漠,還有缺乏同理心。沒有了將心比心,只有我能得到啥好處?沒有了熱心助人與拾金不昧,只剩下我為何要提供免費服務?

社會病了嗎?我想並不是這樣看,其實生活中還是很多人秉持著過去傳統固有美德與品行,有充滿了許多動人心弦與人性光輝的感人事蹟,但往往就個案來看,我覺得就像社會不安的元素,充斥著片段拼裝的美好加諸在一起的不協調感。(好久沒這麼嚴肅的討論事情了,呵)。

同理心的發展與建立,往往從分享而起,尤其是遭逢逆境童年的小孩,特別有fu...

而同理心的進階版,就是體會(驗),是發自內心的體會..

而同理心的最終型態,就是認同,特別是經過生活與歲月洗禮與磨練,已經變成人生價值觀一部分的認同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說我自己的童年成長歷程好了,

懂得做人處事的道理,不難。

懂得與人相處與分享,學一下也就像樣了。

懂得參與及付出,在不犧牲太多私心或財產(如玩具)下,都還OK啦>

懂得關懷與體會別人(包含爸媽)的喜怒哀樂,並願意付諸行動改變現狀者,就開始知易行難了

懂得將人生觀與價值觀作優先順序之調整併付之行動的...抱歉,還是再看看再說吧...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父母憑甚麼要求小朋友同理心?憑著經驗與價值觀?憑著社會觀感與道德規範?我想這些都可能是,但主要憑藉的,是更多的愛心與關心,以及付諸行動之決心(唉...我想到一堆藉口了...嘿嘿)

總覺得,有一個觀念似乎有點道理,就是:再富,也要讓小孩過窮生活,窮童年,但只有愛與心不窮。

 

深切檢討自己中....

 

 

mnsn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